close
 
 

轉自鬍子曾Facebook

在此,也分享一些申請學校時,高中職老師與學生、家長的準備,與設計作品集的要領,
作為大家愛護雲科大的回饋分享。相信很多大學老師,也有類似的心聲。
 

1.首先建議從平日開始,高一就養成好好面對每一個作業的好習慣。
設計能力的養成,絕對不是聽一節課、也不是很用功做,就一定會變好的課程。但是點滴累積是學習設計的日課和關鍵不二法門,絕不可能突然想考,就去補習一下,就考得上了。偶而考上了,才是痛苦的開始。
 

2.有機會的話,建議考生在高二或高一時,多參加各大學辦理的體驗營,稍微理解一下自己的個性是否適合?
平時,多念點設計的書,或看看設計的展覽、聽幾場設計相關演講的等,是會有幫助的,對釐清楚自己未來想要從事的設計工作性質,最起碼有個靠近願景的機會。

3.台灣各大學的設計科系發展,各有點不太一樣的背景條件,專長屬性和老師的教學特色,也有些微的差距。

建議要仔細探聽一下學長姐在該校修讀的狀況。探聽的目的,不是為了考上該校的心態而準備,而是如何從高中職生轉換成大學生的過程和經驗,提共第一線的參考。

4.各校高中職老師,也要多理解一下各大學的性質,保持和各大學的良好互動,增進理解,可以提共更好的就學資訊參考給自己的學生,不是一味地相信排行榜的填志願的。排行榜上的資訊,很多是花了高額廣告費買來的。
 

5.高中職生,素描和水彩的表現能力是很重要的參考指標,不論你準備考統測或技優甄試、推甄的申請入學。
當然,字體的設計和頁面的設計編排能力,都是最容易被甄審教授看見的能力。
 

6.高中職老師對學生的作品集,只要適當的指導即可,不要因為老師自己要爭取好成績,就伸手介入代勞了。
可以看出來,有幾個學校提出申請的學生作品集,風格很類似,相信那是學生根據老師提共的範本,填進去的結果。
已經脫離了設計的本質太遠了,愛之卻適以害之了。
 

7.作品集的內容安排,除了各校規定該有的內容外,以三年內的成長過程的呈現最佳。
可以看得出來,有的學校老師很用心,指導學生把三年的學習過程詳實地呈現,
一年級難免凌亂、不結實的幼稚表現,二年級逐漸成長、三年級進入稍稍能表現的階段。
當然,也有不把較差的作品安排進去,只排進很棒的近期作品,或某項特殊專長的作品而已,那是個人的選擇策略,各有不同。
那,你就要賭賭看,甄審教授的口味了。甄審老師們,通常對過度成熟的作品,防備心都會被觸動,極度可能以吃虧收場居多。
 

8.獎狀的數量多寡,並無絕對的影響,但是對專業表現能力有利的比賽或獎狀證明,絕對有加分效果。
對沒有必要的股長、副股長等地證明,確實是毫無意義的。
但是,對其他系所,性質不同,甄審老師的看法可能會大不相同的。
 

9.對老師幫學生寫推薦函,有的老師文情並茂地寫得很多,把學生從小開始如何努力,成長的細節寫得鉅細靡遺的。
只能欽佩高中職老師和學生相處的緊密性,但是仔細核對學生寫的自傳,卻有八成的相似度,顯然就是從學生的自傳中移植而來的。
與其拉拉雜雜的寫了很多,倒不如真實地把觀察到的學生個性,又如做人處事、班上人緣等部分多做說明即可。
專業的部分,已經有作品集呈現了,不必再重複冗述。
 

10.到底要申請哪個學校呢?有的學校會集中申請到同一個學校?明明只有幾個名額而已,卻要同校競爭,很殘忍。
可是每個學校的同學都說自己不該是被勸退的那一位。
對高中職老師,這問題是很難以解決的,到底一個學校該推出幾位學生申請的?會不會造成同校競爭的局面呢?通常同一個學校錄取學生,甄審老師也會考慮到不要被同一個學校壟斷的。從錄取方,確實有可能會適當考量這樣因素的,因而影響到學生的錄取情況。最好的建議申請同一學校科系的學生數以3-6位為佳,當然這數量不是限制、更不是規定,單純個人提共的參考值而已。請高中職老師,在輔導同學時,適當地誘導,分析自己的作品能力狀況和中選的可能性,量力而為。不要一次申請,就把20位優秀同學申請到同校同系的作法,但也不鼓勵只推出一位的做法,往往讓那位同學一開始申請時,覺得申請的動力薄弱化了。
 

11.台灣目前每個設計相關科系,發展到目前為止,都被新一代設計展拉著鼻子走,各校的教學已經同質化到某個地步。
各校與各系的教學都不會差到到哪裡? 也不會特別好到哪裡?的局面。剩下的是學生自己的努力度、學習設計的熱情等因素,足以影響到四年的學習狀態而已,勸告別過度相信名校、也別小看學生自己的克服問題能力,新時代有新時代各自的問題要去面對解決的,新世代有自己的智慧會找到出口的。
 

12.適性發展一直是教育部該走的、也是想要走的發展方向,可是一直提不出具體有效的方法,讓高中職生,弄清楚自己想念設計系,到底是真的喜歡呢?還是假的喜歡?還是一時的喜歡?學設計的人,外表看起來很酷的而已嗎?還是覺得學設計可以很涼快的過一生的嗎?還是可以很炫耀的呢?學生要弄清楚自己的個性是否適合呢?確實是很難的習題,連自己都弄不清楚自己的狀況是怎樣的,因此常看到學生走錯行、入錯門。倒過頭來,罵老師、罵學校的、怪社會,缺乏成就感,而憤世忌俗的,都不是好現象。
 

以上,單純是個人的心得感想,在此分享給好多好多對雲科設計學院長期支持的各校高中職老師或家長、學生們的參考而已。不是絕對的標準,也請勿對號入座,如有雷同純屬巧合。也不做個案針對性的說明或批評,也請見諒。


 
arrow
arrow

    安德魯綠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